問題觀察:
社區資源難以觸及更多的長者
全台在公私協力之下,佈設了許多高齡友善或健康促進的社區資源。然而,許多亞健康者或失智失能者或因鮮少出門、或因感到陌生擔心、或因交通問題等等,而難以來到社區中心。同時,社區中心的工作人員也積極希望有更多長者能來到中心參與活動,增加社會互動、生活品質和身心健康,也幫助減輕照顧壓力。
「鄰里巷弄行動小站」的概念應運而生。
既然長者們不來社區中心,那就透過行動小站將健康促進活動與高齡友善資源帶到家門口吧!
我們的行動:
2021年,成大團隊在竹田西勢村試驗了四次行動小站
成大團隊與在地志工將醒目的紅色行動小車騎進村里人潮聚集處,每次邀請5-10位住在附近的居民一起參與,帶著長者做動腦、互動、運動的失智預防活動,進行個別關心,並將社區資源和失智預防知識介紹給大家。同時,記錄了「行動小站活動架構」以作傳承。
2022年,透過行動研究法培力在地縣府團隊永續經營
在前一年由成大團隊試驗行動小站為可行之概念後,為讓行動小站能在地永續,由職能治療系張玲慧老師所帶領的團隊與屏東縣衛生局保健科合作,發展在地縣府團隊能永續經營的行動小站模式。
經過一年的努力,2022年成大團隊與屏東縣府在地駐點小組共完成了11次行動小站任務,並透過行動研究法發展出「三階段模式的行動小站」,來鼓勵中高齡失智失能者願意出門參與(Yeh & Chang, 2023)。我們首先辨識長者之所以不出門參與,主要是因為三類困難:
-
與社區中心人員之間缺乏信任與連結
-
對於要去社區中心參加活動感到沒有信心,或是交通需要協助
-
不知道如何使用其他高齡友善資源(如公車)來進一步提升社會參與
因此,三階段模式分別因應了上述困難:
階段一:縣府人員與在地志工走出社區中心、到住家附近舉辦小型的健康促進活動以與長者建立信任感並進一步介紹社區中心的資源。
透過在地志工邀約附近居民,或是與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及社會處合作邀請失智、失能、獨居或高關懷者參與。藉由重複幾次的小型活動,社區中心的人員可逐漸和居民熟識並建立信任感,進而向大家進一步介紹更多社區資源及邀請長者到社區中心走走。
成大與縣府團隊及志工走出社區中心,到長者住家附近舉行小型的健康促進活動,與長者認識與建立信任關係並進一步宣傳社區中心的資源。
階段二:為第一次來到社區中心的長者舉行容易參與且有趣的活動,安排工作人員或志工陪伴長者前往社區中心,並記得邀請下次同一時間再來。
把握長者答應願意來社區中心走走的機會,讓長者在有趣、自在沒有壓力的活動中對於社區中心留下好印象。安排志工陪伴長者前往,也一起討論往後如果要再來社區中心,長者較可行的交通方式。例如:在陪伴走過前兩次知道路後,之後就可以自行前往,或者每次可以搭哪位鄰居的便車。最後,一定要記得邀請長者下次再來!建議可固定下週同一時間再來,並透過集點等方式增加誘因。幾週後,可以幫助長者逐漸熟悉社區中心。
安排工作人員或志工陪伴長者從住家走到社區中心,幫助熟悉路線後,之後就可以由長者自行前往。
為初次來到社區中心的長者舉辦容易融入參與的有趣活動留下正向的參與印象,並邀請約定下次再來。
階段三:將高齡友善資源透過體驗活動來幫助長者學會使用。
除了來社區中心參加活動,在地也有其他交通、教育、文化等等方面的高齡友善資源。資訊落差或對於新的服務不熟悉常造成長者不知道如何使用其他高齡友善資源來進一步提升社會參與。因此,可藉由舉辦模擬體驗或實際體驗的活動來幫助長者認識並有信心使用這些友善資源,例如:透過討論公車與計程車的優缺點、一起練習看公車班表、有獎徵答回答情境題的活動,來了解「小黃公車」此新服務。
2023年的展望:經驗分享與擴散
期望將此鄰里操作模式透過研討會發表及與持續與屏東縣政府合作,分享給更多社區中心,幫助更多長者能接觸到在地資源,進而提升社會互動、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